放置牌的场所。
分发起始手牌后,将剩余的游戏牌放在一起形成牌堆。牌堆里的牌须扣置。
角色在游戏中以使用、打出或弃置等方式操作的牌最后都将放在一起形成弃牌堆。弃牌堆里的牌须正面朝上放置。
◆每当一名角色需要操作牌堆里的牌时:若(牌堆里的牌数+弃牌堆里的牌数)<X,游戏以平局结束;若0<牌堆里的牌数<X且(牌堆里的牌数+弃牌堆里的牌数)≥X,系统将弃牌堆里的所有牌以随机顺序置于牌堆底;若牌堆里的牌数=0且弃牌堆里的牌数≥X,系统将弃牌堆里的所有牌以随机顺序置入牌堆。(X为该角色需要操作的牌数)
例如:诸葛亮(标)发动【观星】需要观看牌堆顶的五张牌时,牌堆里有四张牌,弃牌堆里有四张牌,则先由系统将弃牌堆里的四张牌以随机顺序置于牌堆底,然后诸葛亮(标)执行【观星】的效果观看牌堆顶的五张牌。
例如:诸葛亮(标)发动【观星】需要观看牌堆顶的五张牌时,牌堆里有四张牌,弃牌堆里没有牌,则游戏结束,游戏以平局结束。
例如:诸葛亮(标)发动【观星】需要观看牌堆顶的五张牌时,牌堆里有五张牌,弃牌堆里有牌,则诸葛亮(标)执行【观星】的效果观看牌堆顶的五张牌但不需要由系统将弃牌堆里的所有牌以随机顺序置于牌堆底。
所有角色的装备区和判定区。
每名角色的区域包括手牌区、装备区和判定区。一名角色的判定区里不能有两张以上同名的牌。角色判定区里的牌不为任何角色所拥有。
大多数情况下处理游戏牌的区域。处理区里的牌须正面朝上放置。
玩家手里的牌(简称“手牌”)放置的区域。手牌区里的牌须扣置。角色的手牌对自己可见。
例如:若A执行弃置自己手牌的操作,则A须从所有手牌中选择并弃置相应数量的手牌;若A执行弃置B的手牌的操作,则A须随机弃置B的相应数量的手牌。
例如:吴国太对自己发动【补益】是自己选择自己的一张手牌展示,对其他角色发动【补益】是随机展示其一张手牌。
角色使用的装备牌放置的区域。此区域里共有五个位置,分别放置武器牌、防具牌、【+1坐骑】、【-1坐骑】和宝物牌。装备区里的牌须正面朝上放置。
角色成为延时类锦囊牌的目标后之后,此牌放置的区域。判定区里的牌须正面朝上放置。
◆角色判定区里的方块牌视为【乐不思蜀】;角色判定区里的黑色基本牌/黑色装备牌视为【兵粮寸断】。
例如:大乔发动【国色】将一张方块【贯石斧】当【乐不思蜀】使用置于A的判定区里,张郃发动【巧变】跳过出牌阶段,可以将被视为【乐不思蜀】的【贯石斧】移动到判定区里没有【乐不思蜀】的角色(陆逊除外)的判定区里,但是不可以将此牌移动到装备区里没有武器牌的角色的装备区里。
例如:大乔发动【国色】将一张方块【贯石斧】当【乐不思蜀】使用置于A的判定区里,曹仁发动【解围】:
- 曹仁使用一张装备牌,然后可以弃置场上的一张装备牌,但不能弃置A的判定区里被视为【乐不思蜀】的【贯石斧】。
- 曹仁使用一张锦囊牌,然后可以弃置A的判定区里被视为【乐不思蜀】的【贯石斧】。
每名角色的牌包括其手牌、装备区里的牌和判定牌。每名角色拥有的牌包括其手牌、装备区里的牌,该角色的判定牌不为任何角色所拥有,其判定区里的牌既不是该角色的牌,也不为任何角色所拥有。
◆在牌面中,“角色拥有的牌”会简写成“角色的牌”。一般情况下,以任何形式操作角色的牌都是指操作角色拥有的牌,即角色的手牌和装备区里的牌。但以下情况的“角色的牌”并非“角色拥有的牌”的缩写(即包括该角色的判定牌):“将角色的牌视为…”(如【红颜】)。
例如:执行【寒冰剑】的效果不可以弃置目标角色判定区里的牌。
例如:小乔的黑桃手牌、装备区里的牌和判定牌都会受到【红颜】的影响视为红桃牌,但小乔判定区里的黑桃牌不会受到【红颜】的影响。
◆除因游戏流程要求的操作外,角色不能操作并非该角色拥有的牌。
◆处理区里的牌不为任何角色所拥有。
例如:对华佗使用【借刀杀人】选择对一名角色使用【杀】,华佗对该角色使用红色的【杀】进行响应,该角色受到1点伤害进入濒死状态,进行濒死结算,此时此【杀】不为任何角色所拥有,华佗不可以发动【急救】将此【杀】当【桃】对该角色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