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们要明白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一个事件只要开始结算,就必须按规定流程进行,执行能执行的操作,不执行无法执行的操作(例如在结算过程中参与结算的牌对应的实体牌发生变化或相关角色死亡导致某操作无法执行)。
◆每当一名角色将要执行操作并非对所有角色可见的牌的效果时,若其中该角色能操作的牌数既小于其须操作的牌数又小于其中牌的总数,其须展示这些牌并操作其中能操作的牌。
例如:杨修对角色发动【鸡肋】选择装备牌,该角色的体力值为2,手牌为两张【闪】和三张装备牌。该角色于弃牌阶段内须展示所有手牌并弃置其中两张【闪】,然后进入“弃牌阶段结束时”。
例如:马岱对诸葛瑾发动【潜袭】,判定结果为红色,然后此回合诸葛瑾对马岱发动【缓释】,然后诸葛瑾受到【潜袭】的影响不能执行打出马岱选择的诸葛瑾的一张红色手牌的效果,须展示之。
补充牌的使用结算的案例:
例如:A对B使用【过河拆桥】时,于吉(旧风)用非红桃的【无懈可击】发动【蛊惑】使用【无懈可击】进行响应,如果是A质疑失败后死亡,没有角色执行【过河拆桥】的效果,结算完毕;如果是B质疑失败后死亡,B弃置所有牌,【过河拆桥】的效果无法执行,结算完毕。
例如:B的装备区和判定区里都没有牌,只有一张手牌【无懈可击】。A对B使用【过河拆桥】时,B使用【无懈可击】进行响应,C对B使用的【无懈可击】使用【无懈可击】进行响应,此时【过河拆桥】生效,但是由于B没有任何牌,【过河拆桥】的效果无法执行,结算完毕。
例如:A对B使用【决斗】时,于吉(旧风)用非红桃的【无懈可击】发动【蛊惑】使用【无懈可击】进行响应,如果是A质疑失败后死亡,B需打出【杀】进行响应,否则受到没有来源的1点伤害;如果是B质疑失败后死亡,没有角色执行【决斗】的效果,结算完毕。
例如:A对B使用【借刀杀人】选择对C使用【杀】时,于吉(旧风)用非红桃的【无懈可击】发动【蛊惑】使用【无懈可击】进行响应,如果是A质疑失败后死亡,B可以对C使用【杀】进行响应也可以不使用,无论如何武器牌都不交给A;如果是B质疑失败后死亡,后续的所有效果都无法执行,结算完毕;如果是C质疑失败后死亡,B不能对C使用【杀】进行响应,武器牌必须交给A。
例如:A对装备【寒冰剑】的张角使用【借刀杀人】选择对B使用【杀】,邓艾使用【无懈可击】进行响应,发动【屯田①】进行判定结算,在判定牌生效前张角发动【鬼道】打出其装备区里的【寒冰剑】,【寒冰剑】成为邓艾的“田”,然后邓艾又使用了一张【无懈可击】进行响应,此时【借刀杀人】生效:
- B在张角的攻击范围内,张角可以选择对B使用【杀】进行响应。如果张角不对B使用【杀】,由于此时张角的装备区里没有武器牌,不继续执行【借刀杀人】的后续效果。
- B不在张角的攻击范围内,张角不可以对B使用【杀】进行响应,由于此时张角的装备区里没有武器牌,不继续执行【借刀杀人】的后续效果。 例如:A对B使用【火攻】时,于吉(旧风)用非红桃的【无懈可击】发动【蛊惑】使用【无懈可击】进行响应,如果是A质疑失败后死亡,B仍须展示一张手牌进行响应;如果是B质疑失败后死亡,没有角色执行【火攻】的效果,结算完毕。
例如:庞统在判定阶段依次进行【闪电】、【乐不思蜀】和【兵粮寸断】的使用结算,首先进行【闪电】的使用结算:
- 判定结果为黑桃2,将【闪电】移动到处理区,庞统受到伤害进入濒死状态,插入进行濒死结算时庞统插入发动【涅槃】弃置其判定区里的【乐不思蜀】和【兵粮寸断】,【涅槃】结算完毕庞统体力为3,濒死结算完毕,将【闪电】置入弃牌堆,【闪电】结算完毕。此时其判定区里没有延时类锦囊牌,判定阶段结束。
- 于吉(旧风)用非红桃的【无懈可击】发动【蛊惑】使用【无懈可击】进行响应,庞统质疑失败后失去1点体力,进入濒死状态,插入进行濒死结算时庞统插入发动【涅槃】弃置其判定区里的【闪电】、【乐不思蜀】和【兵粮寸断】,【涅槃】结算完毕庞统体力为3,濒死结算完毕,继续进行【闪电】的使用结算。【闪电】结算完毕后,其判定区里没有延时类锦囊牌,判定阶段结束。
例如:角色受到【方天画戟】的影响对曹操、夏侯惇、司马懿使用最后一张手牌【杀】时:
- 首先对曹操进行结算,曹操在受到伤害后发动【奸雄】获得此【杀】,但是此【杀】已经指定夏侯惇、司马懿为目标,须继续对夏侯惇、司马懿进行【杀】的使用结算。
- 首先对夏侯惇进行结算,夏侯惇受到伤害后对该角色发动【刚烈】,判定结果不为红桃,该角色受到1点伤害死亡,但是此【杀】已经指定曹操、司马懿目标,须继续对曹操、司马懿进行【杀】的使用结算。
- 首先对司马懿进行结算,司马懿受到伤害后对该角色发动【反馈】获得【方天画戟】,但是此【杀】已经指定曹操、夏侯惇目标,须继续对曹操、夏侯惇进行【杀】的使用结算。
例如:体力为2的周瑜(神)、A处于连环状态。周瑜(神)弃置四张不同花色的手牌并失去3点体力对自己(分配1点火焰伤害)和A(分配2点火焰伤害)发动【业炎】,进入濒死状态,进行濒死结算:
- 周瑜(神)死亡,濒死结算完毕,继续执行【业炎】的效果,A受到没有来源的2点火焰伤害,重置。
- 周瑜(神)被挽救,濒死结算完毕,继续执行【业炎】的效果,周瑜(神)受到自己对自己造成的1点火焰伤害,重置,再次进入濒死状态,进行濒死结算,无论周瑜(神)是否被挽救都会触发连环,A受到1点火焰伤害,重置,最后继续执行【业炎】的效果,A受到2点火焰伤害。
例如:黄月英除了其装备区里的【青釭剑】外,其区域里没有其他牌。一名角色对黄月英使用【过河拆桥】,在生效后受到【奇才②】的影响无法执行弃置其区域里的一张牌的效果,结算完毕。
补充技能的使用结算的案例:
例如:荀彧可以对攻击范围内没有角色的角色发动【驱虎】拼点赢后,无法执行后续效果。
例如:张郃进行【乐不思蜀】的判定,结果不为红桃,须跳过出牌阶段,但是跳过出牌阶段是发动【巧变】的效果而非消耗,因此张郃依然可以发动【巧变】选择跳过出牌阶段,由于张郃并非因发动【巧变】跳过出牌阶段,因此不能继续执行将一名角色装备区或判定区里的一张牌移动到另一名角色区域里的相应位置的效果。
例如:张郃发动【巧变】跳过摸牌阶段,选择邓艾和手牌数为1的司马懿为目标时,邓艾和司马懿按行动顺序依次失去一张手牌:
- 邓艾的行动顺序在司马懿之前,则张郃先获得邓艾的一张手牌,邓艾发动【屯田①】进行判定结算,在判定牌生效前司马懿发动【鬼才】,然后由于司马懿没有手牌,张郃只获得之前邓艾失去的那张手牌,【巧变】结算完毕。
- 司马懿的行动顺序在邓艾之前,则张郃先获得司马懿的最后一张手牌,然后张郃获得邓艾的一张手牌,邓艾发动【屯田①】,【巧变】结算完毕。
例如:A对杨修使用【决斗】,杨修受到1点伤害后对A发动【鸡肋】选择装备牌,A再对杨修使用【决斗】,杨修打出一张【杀】进行响应,A受到1点伤害进入濒死状态,进行濒死结算,吴国太对A发动【补益】执行展示A的一张手牌的效果,若展示A的一张手牌为装备牌,A无法执行弃置此牌的效果,然后A执行回复1点体力的效果。
例如:未受伤的孙尚香可以对已受伤的一名男性角色发动【结姻】,执行该男性角色回复1点体力的效果。
例如:主公董卓未受伤,其他群势力角色在造成伤害后可以发动【暴虐】进行判定结算,若结果是黑桃,无法执行【暴虐】的效果。
例如:刘表进行【乐不思蜀】的判定,结果不为红桃,须跳过出牌阶段,但是跳过出牌阶段是发动【自守】的效果而非消耗,因此刘表依然可以发动【自守】摸牌后,跳过出牌阶段。
然后我们开始参考状态类技能和非状态类技能的定义,对技能的效果也进行类似的分类,目的是厘清效果的执行机制,从而搞清楚各种情况下各种技能的效果是否继续执行。非状态类技能的效果分为状态类效果(没有执行时机,若能产生影响则必须产生影响,如【鸡肋】、【智迟】)和非状态类效果(有执行时机),其中非状态类效果又分为延时类效果(如【放权】、【天香】等)和非延时类效果。
最后我们把上面的分类结果运用到实际游戏中的两大类情况中去:(1)存活的角色失去技能(如执行【断肠】的效果、失去装备区里的牌等)。(2)角色死亡。总结各种技能的效果在上述情况下是否继续执行,结论如下图所示:
◆角色失去技能,其武将牌上/旁的牌以及其所有标记的存在不受影响。
补充存活的角色失去武将技能的案例:
例如:许褚在摸牌阶段发动【裸衣】,在出牌阶段杀死蔡文姬,蔡文姬触发【断肠】,许褚失去其所有武将技能,然后许褚使用【决斗】对其他角色造成伤害时依然会执行【裸衣】的效果。
例如:杨修在出牌阶段发动【鸡肋】后杀死蔡文姬,蔡文姬触发【断肠】,杨修失去其所有武将技能,但是【鸡肋】的效果不会消失。
例如:魏延杀死距离1以内的蔡文姬,蔡文姬触发【断肠】,魏延失去其所有武将技能,在造成伤害后没有【狂骨】会触发。 例如:孟获在其他角色使用【南蛮入侵】指定目标后会触发【祸首②】,该【南蛮入侵】造成伤害的来源变为孟获。该【南蛮入侵】首先对蔡文姬进行结算,蔡文姬受到1点伤害死亡,触发【断肠】,孟获失去其所有武将技能:
- 在之后的结算过程中该【南蛮入侵】造成伤害的来源依然是孟获。
- 该【南蛮入侵】轮到对孟获进行结算时,对其有效。
例如:吕蒙在出牌阶段杀死蔡文姬,蔡文姬触发【断肠】,吕蒙失去其所有武将技能,在出牌阶段结束后,弃牌阶段开始前没有【克己】可以发动。
例如:太史慈发动【天义】:
- 拼点赢后,太史慈对蔡文姬使用第一张【杀】,蔡文姬受到1点伤害死亡,触发【断肠】,太史慈失去其所有武将技能,但是【天义】的效果不会消失,因此太史慈可以使用第二张【杀】。
- 拼点没赢后,太史慈对蔡文姬使用【决斗】,蔡文姬受到1点伤害死亡,触发【断肠】,太史慈失去其所有武将技能,但是不能使用【杀】直到回合结束的效果会继续执行。
例如:吕布使用【酒】后对只有一张手牌的于吉(旧风)使用【杀】,于吉(旧风)用红桃【闪】发动【蛊惑】使用【闪】进行响应,吕布质疑后死亡,但由于吕布在指定目标后已经触发【无双①】,因此于吉(旧风)因无法再使用一张【闪】进行响应而受到2点伤害。
例如:吕布受到【方天画戟】的影响对蔡文姬和A(按行动顺序排列)使用最后一张手牌【杀】,在指定目标后触发【无双①】,首先对蔡文姬进行结算,蔡文姬受到1点伤害死亡,吕布失去其所有武将技能,但是在轮到对A进行结算时,【无双①】的效果会继续执行。
例如:颜良&文丑在摸牌阶段发动【双雄】,判定结果为红色,在出牌阶段杀死蔡文姬,蔡文姬触发【断肠】,颜良&文丑失去其所有武将技能,但是【双雄】的效果会继续执行。
例如:贾诩在自己回合杀死蔡文姬,蔡文姬触发【断肠】,贾诩失去其所有武将技能,【完杀】的效果也随之终止。
例如:荀彧在出牌阶段对陈宫造成伤害后,陈宫触发【智迟】,然后荀彧对陈宫发动【驱虎】拼点赢后,令陈宫对蔡文姬造成1点伤害,蔡文姬死亡触发【断肠】,陈宫失去其所有武将技能,但是【智迟】的效果会继续执行。
例如:左慈杀死蔡文姬,蔡文姬触发【断肠】,左慈失去其所有武将技能包括拥有的【化身】技能、声明的技能,所有的化身牌都失去,变回原来的性别(男)和势力属性(群)。
例如:司马懿(神)在当前回合杀死蔡文姬,蔡文姬触发【断肠】,司马懿(神)失去其所有武将技能,在回合结束后,司马懿(神)没有【连破】可以发动。
补充存活的角色失去装备技能的案例:
例如:张角对有两张牌的邓艾发动【寒冰剑】弃置其第一张牌,邓艾发动【屯田①】进行判定结算,在判定牌生效前张角发动【鬼道】打出其装备区里的【寒冰剑】,虽然此时张角已经失去其装备区里的【寒冰剑】,但是技能发动成功后必须依次执行各个能执行的效果,因此张角必须再弃置邓艾的第二张牌。
补充角色死亡的案例:
例如:A在自己的行动回合对杨修造成伤害,杨修在受到伤害后对A发动【鸡肋】选择基本牌,然后A对杨修使用【决斗】,杨修受到伤害死亡,但【鸡肋】的效果不会消失。因为【鸡肋】的效果是持续到A的回合结束,和杨修无关。 例如:杨修在自己的行动回合对A使用【决斗】失败受到伤害时,对A发动【鸡肋】选择基本牌,然后杨修对B使用【借刀杀人】选择对自己使用【杀】,B受到【方天画戟】的影响对杨修和A(按行动顺序排列)使用【杀】进行响应,杨修受到伤害死亡,【鸡肋】的效果消失,之后轮到对A进行使用结算时,A可以使用【闪】进行响应。因为【鸡肋】的效果是持续到杨修的回合结束,和杨修有关。
例如:贾诩发动【乱武】在结算过程中死亡,【完杀】的效果消失,在【乱武】接下去的结算过程中发生濒死事件,进行濒死结算时不会受到【完杀】的影响。
例如:诸葛亮(神)发动【狂风】/【大雾】后,在他的下回合开始前死亡,【狂风】/【大雾】的效果消失。因为【狂风】/【大雾】的效果是持续到诸葛亮(神)的下回合开始,和诸葛亮(神)有关。
例如:吕布(神)对装备【八卦阵】的于吉(旧风)发动【无前】,于吉(旧风)装备区里的【八卦阵】无效且吕布(神)获得【无双】。然后吕布(神)对于吉(旧风)使用【杀】,在指定目标后触发【无双①】。于吉(旧风)用红桃【闪】发动【蛊惑】使用【闪】进行响应,吕布(神)质疑失败后死亡。由于吕布(神)死亡前【无双①】已经触发,因此于吉(旧风)还需连续使用第二张【闪】进行响应。但是此时【无前】的效果消失,于吉(旧风)需要使用的第二张【闪】时可以发动【八卦阵】进行响应。因为【无前】的效果是持续到吕布(神)的回合结束,和吕布(神)有关。